登录|  EN|
CLSI C24 文件学习笔记(2)

发布时间:2024-01-30 浏览次数:614

    实验室做质控的目的是为了监控检测系统的状态,因此选择质控品最重要的原则,就是如实的反映检测系统的实际状态。一个好的质控品应具备哪些特性?实验室应如何选择质控品呢?我们来看看CLSI C24和 ISO 15189这两个国际通行的标准是如何规定的? 


    CLSI C24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for Quantitative  Measurement Procedures: Principles and Definitions,4th  Edition 对质控品的选择强调了以下几点:






01基质

基质要尽可能与患者样品相同或相似,对测量程序的响应与临床样品对测量程序的响应相同或接近,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互换性。


02浓度

质控品浓度应在医学决定水平值附近,才能对这一点进行有效的监控,同时还要选择可报告区间上限和下限处浓度的质控品,这样才能对检测系统的全量程进行监控。这里涉及到用几个浓度的质控品,一般至少要2个水平的质控品,对于可报告区间较宽的项目,要用3个甚至更多的质控品。


03稳定性

效期稳定性至少1年以上,开瓶稳定性要能满足实验室的实际需求。


04与校准品的关系

 CLSI C24特别强调质控品的原料、配方、赋值过程应与校准品不同,这样才能独立地评价检测系统的性能,因此CLSI C24推荐使用真正的第三方质控品。


05定量测定

 对于定量测定最后结果报为定性的这类项目,需要设定两个质控浓度,一个低于cut-off值,一个高于cut-off值,以便监控cut-off值附近的检测系统的状态。


06对于冻干质控品和液体质控品的选择

这两种质控品各有优缺点,实验室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。冻干质控品稳定、效期长,但使用时要复溶;液体质控品通常-20℃贮存、运输,增加成本,并且贮存、运输过程一旦控制不好,会造成质控品失效。


    ISO 15189 Medical laboratories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and competence第4版于2022年12月正式发布。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(CNAS)秘书处已完成CNAS-CL02的修订换版工作,CNAS-CL02:2023《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》(等同采用ISO 15189:2022)于2023年6月1日发布,2023年12月1日实施。与上一版相比,ISO 15189第4版对室内质控有了更具体化的描述,着重强调了第三方质控的使用,在ISO 15189:2012版本中,第三方质控作为注解出现,在新版中已经正式写入室内质控程序的设计中。标准中要求实验室应选择适合其预期用途的质控品,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:

——相关性能的稳定性;

——基质尽可能接近患者样品;

——对检验方法的反应方式尽可能接近患者样品;

——室内质控品满足检验方法的临床适宜用途,其浓度处于临床决定限水平或与其接近,可能时,覆盖检验方法的测量范围。


综上所述,无论是CLSI C24还是ISO 15189,都强调第三方质控品的运用,都要求质控品具备良好的互换性和稳定性,其浓度的设置一方面要考虑医学决定水平处,还要考虑覆盖检验方法的测量范围。


北京水木济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(C)2022-2023 京ICP备202100462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