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2-11-04 浏览次数:1012
2022年10月19日19:00, 实验室质量管理论坛—室内质量控制专题论坛在《临床实验室》视频号独家上线直播,在线观看此次论坛的检验同仁超过1.2万。
论坛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病理装备分会和《临床实验室》编辑部联合主办,北京水木济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协办,围绕实验室质量管理持续探索相关问题进行解读分享。
在讨论与互动环节,主持人由北京医院郭健研究员担任,邀请到三位互动嘉宾: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生化室主任张传宝研究员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主任张国军教授、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检验科主任李琦教授和两位授课嘉宾: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尚雪松老师、北京水木济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王军教授共同参与,就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。现将部分问题及专家回复整理如下。
Q1:同一检测项目采用不同水平质控样本进行室内质量控制,若不同水平的西格码度量不同,是否应该采取不同的质控规则?
原则上是的。检测程序(或方法)性能在不同测量区间可能是不同的,如果低水平是3西格玛,高水平是6西格玛,性能表现肯定是不一样的,选用的质控规则、质控频次也应该不同。在实际工作中,如果有专业质控软件的支持,会表现出不错的效果。
Q2:室内质控品的选择,如果第三方和试剂盒不匹配怎么办?第三方质控品失控,但是试剂盒厂家的质控品在控,这种情况怎么处理为好?
“第三方和试剂盒不匹配怎么办?”这个问题需要具体分析。
一般来说,第三方质控品的“通用性”还是比较好的,较少出现“不匹配”的情况。对于定性检测项目而言,“不匹配”情况可能会出现在术前八项、血常规、以及一些胶体金方法学的项目上。
以术前八项为例,因为方法学、抗原抗体靶位以及试剂原料来源不同等原因导致在A平台适用的质控品可以满足弱阳性的要求,在B平台可能就是强阳性或者阴性。当第三方质控品“失控”,而试剂盒厂家的质控品“在控”时,如何处理为好?”关于这个问题,就定量检测结果而言,如果日常一直使用第三方质控品,真失控的概率较大。而厂家配套质控品检测结果“在控”,也只说明书检测结果在质控品的赋值范围内,因为我们都清楚,实验室要用累计数据计算实验室的均值和SD。具体做法可以参考行业标准《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》中相关内容。
质控品失控后要查找失控原因,如何处理分析有一整套相对标准的流程。
Q3:统计室内质量控制和溯源时代的室内质量控制怎样统一?
随着ISO 17511新版即2020版的发布,以及各国法规(例如IVDR)的强制要求,IVD企业和医学实验室愈加重视计量溯源性。
进入21世纪20年代,国际上有学者提出一种观点:室内质控程序应增加对测量系统计量溯源性监控,即正确度监控。当然,这只是部分专家的一种建议,并未广泛推广。
不过,正在修订的ISO 15189提出,在无合适的室内质控材料的情况下,可以用“与具有相同溯源水平的其他方法进行比对,或与更高水平的方法进行比对的方式进行室内质控”。
Q4:质控品的均值和CV怎么确定,按照实验室累积出来的CV值太小,后期失控太多。
1.新批号质控品均值的建立:新批号质控品的每个项目都应和现用的质控品作平行检测,最好是在不同天内做20次检测。若无法从20 d得到20个数值,至少在5d内,每天作不少于4次重复检测来获得。
2.新批号质控品标准差的建立: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操作稳定,有大量质控数据,则由此确定的标准差估计值可用于新批号质控品。但对标准差估计值应定期进行评估。若无较好的可靠数据资料,则应重新作估计。最好是在20 d得到至少20个数据。以后有更多的数据时,计算的估计值更好,用其替代前者。
3.累积值:由每个月质控数据对标准差的估计(对均值亦有一定影响)常因检测数的固有困难,造成月与月之间的变异较大(例如:由20个检测数据估计标准差,与标准差真值间的差异可达30%;由100个检测数估计标准差,其估计值和真值的差异还要大于10%。较好的估计是将较短时间周期内的质控数据累积起来,例如,累积6个月连续每月质控数据成为6个月累积值。要注意的是,作为每个月周期的均值没有持续下降或上升的改变。
“按照实验室累积出来的CV值太小,后期失控太多”这种情况的发生,一种可能是在累计数据过程中,一些假失控数据点被删除了,因为正常情况,部分数据点也是有0.3%的概率在3SD控制限外面的。如果这种数据点被删除可能会导致CV越来越小;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是这个项目的性能确实很好,达到了6西格玛水平,如果探索使用个性化的质控规则,在满足预期质量指标的前提下,可选择1-3.5s或1-4s做为失控规则。
Q5:IQC的CV值直接使用第三方质控品厂家的数值或TEa数值合规吗?
IQC的CV值应该是基于实验室自己累计的结果,不能直接使用质控品厂家数值或Tea数值。具体可以参考国标《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》中相关内容。
Q6:凝血质控(不能校准的项目,比如APTT)每次分装靶值就会变,这种情况如何处理?
这个问题背景情况不清晰,如果每次分装是指同一个质控品批号靶值会变,首先确认是否质控品变质导致的,如果排除质控品本身原因,需要了解分装质控品是否使用移液器还是移液管,移液器是否按要求校准了,操作是否正确,移液管是否是满足定量要求的;
其次,需要了解每次分装人员是固定的,还是随机安排,是否为人员操作差异导致的,是否有按照SOP严格执行操作;最后,还可以关注分装的是液体质控品,还是干粉复溶后分装的,如果是干粉复溶的,还需要关注水质情况。一般分析原因的思路都是从人、机、料、法环各个环节查找原因。
当然,最重要的还是要严格进行分装后的稳定性评估,确定分装后的稳定周期。
Q7:更换试剂批号并重新校准后,室内质控结果在质控图上数据点分布有变化,请问如何执行校准确认的可接受标准才能避免?
实验室更换试剂批号,一般可执行以下几个步骤:
1.校准(定标)或校准验证;
2.检测室内质控物,至少使用2个浓度水平(低值和高值)的质控物;
3.留样再测;或与其它设备进行结果比对。
如果试剂批号的变更导致室内质控结果偏离,应重点关注患者样本的比对结果。如果患者样本结果比对可接受,室内质控的均值可以进行调整。
Q8:同品牌两台设备,相同质控品,各自累积均值和CV,一台设备在均值上1.5SD,另一台设备在均值下1.5SD,请问如何处理?
出现这种情况,说明两台仪器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系统差异,应验证病人样本结果间的一致性,在样本结果一致性可接受的条件下,室内质控可以分别使用各自的均值和SD。
Q9:新批号质控样本在累积靶值时(n=20),是否需要把失控点除去?如果失控1个点,除去后需要要新增另1个质控点吗?
新批号质控品的均值设定至少需要20个数据点,计算暂定靶值时,应该删除失控点数据。具体可以参考行标《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》中相关内容。
以上由北京水木济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整理,如有不当之处,欢迎各位同仁交流指导;若各位同仁还有其它质量管理相关问题,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。
电话:010-69436691 / 13051159587
企业邮箱:smjh-sales@zgcsm.cn
公司地址: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五路10号1幢4层418、419
北京水木济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(C)2022-2023 京ICP备2021004626号-1